上次那張由Bev Doolittle所畫的 Pintos 在網路上被傳為尋找七隻馬的遊戲。我自己也很努力的想找出那七隻馬到底是藏在那裡?我怎麼找,都只找到五隻。後來我查到 Bev Doolittle本人有關Pintos的網頁
(http://www.artandnature.com/doolittle/pintos.html)
我發現她畫這張圖的目的是要傳達她在畫馬時的一個很特別的經驗,就是她沒有感覺到那些馬正在注目仔細的觀察她,因此,她就畫幾匹面朝正前方的馬,然後把背景畫成由褐色石頭與白雪所組成的不規則畫面,讓那幾匹馬的顏色與形狀,隱入背景之中。但是Doolittle完全沒有提到她到底是畫幾匹馬在那張圖畫裡面。
對這方面的討論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下列兩個網頁的討論。
http://kids.niehs.nih.gov/illusion/illusions17.htm
http://illusionsetc.blogspot.com/2005/04/horses-in-snow-optical-illusion.html
這次我想和大家討論完形心理學 (Gestalt Psychology) 對心理性視錯覺研究的貢獻。完形心理學主張,人類的心理,有朝向整全 (wholism) 的傾向。整全的圖形比組成該圖形所有部份的總合具有更大的意義 (The whole is more than the sum of all parts)。下面這張圖形可以將這種想法表達得很好。最右邊那張微笑的臉所能傳達的信息比起在其左邊那一個半圓弧形、兩個黑點以及一個大圓圈所能表達的多許多。
根據完形心理學的視覺理論,我們的大腦會以 “簡潔完美律” (Law of Pragnanz) 來完成眼睛所看見的影像。 簡單來說,我們會用最簡潔且最完美的原則來看所有的圖形。 這個原則又可以再細分為下列幾個原則:
1. 相似律 (Law of Similarity)
1. 相似律 (Law of Similarity)
我們會將顏色或形狀相似者視為同一類別的組合,下列這張圖,大多數人會看成一個紅色三角形圖形被包在一個綠色長方形圖形之中,而不是一些各自獨立的紅色三角形與綠色正方形圖案被任意地排在一起。
2. 鄰近律 (Law of Proximity)
我們會將位置鄰近者視為同一類別的組合,下列這張三圖形都是由十六個藍色圓點所組成。可是由於各個藍色圓點彼此位置的遠近,我們會看成不同的組成。中間那張圖形大多數人會看成兩個左右併排的直立圖形所組成,各直立圖形再由兩欄各四個藍色圓點所組成,而最右邊的圖形則會看為由上下疊放的兩個橫放圖形所組成,各橫放圖形再由兩列各四個藍色圓點所組成。
3. 封閉律 (Law of Closure)
我們會在自己的想像中,去設法將沒有看到、不完整的圖形加以封閉,以成為完整的圖形。將這個封閉律表現很好的是下列這張稱為Kanizsa Triangle的圖。這張圖最早是由意大利心理學家 Gaetano Kanizsa於1955年所發表。大多數人所看到的是三個黑色圓形,圍住中間一個直立的正三角形,而在三個黑色圓形與中間這個直立正三角形的上面,還有一個倒立的白色正三角形,而且這個倒立的白三角形還將其下方的正立三角形與那三個黑色圓形的一部份遮蓋了。實際上,這是一張由三個有開口的黑色鉗子以及及在它們中間的三個V字形的線條所組成的圖形。那個倒立的白色三角形完全來自於我們大腦想像力的創造。那三個一部份被這個由我們想像所創造的倒立白三角形所遮蓋的黑色圓形以及那個也部份被我們想像所創造的倒立白三角形所遮蓋的正立三角形都是我們大腦運用封閉律所產生的結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