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31日 星期一

眼睛的故事 (4) 生理性視錯覺 (Physiological Visual Illusion)

0 讀者回應
生理性視錯覺 (Physiological Visual Illusion)

上次談到最近很多有關視錯覺 (visual illusion) 的研究提供給我們許多有關視覺心理學方面的新認知 現在我們就來介紹一些有趣的發現。普金遮 (Purkinje) 說過,感官的錯覺讓我們發覺知覺的真相。

林格巴哈的閃爍方格 (Scintillating Grid of Lingelbach) 的視錯覺的產生主要是由於視網膜的鄰近桿細胞 (cone cell) 在接受到黑白刺激時會產生互相壓抑的現像。這種錯覺稱為生理性視錯覺 (physiological visual illusion)

還有一個與此視錯覺類似,但是比較不會引起頭昏的。下列的圖像是由MIT的愛德華阿德森 (Edward H. Adelson) 所發表的方塊影子錯覺 (checker shadow illusion)。請您先看左圖,乍看之下,在第一行的方塊A似乎比在第三行的方塊B為黑。但是在右圖,當我們把兩條灰色圖像加上去之後,我們就發現,實際上,方塊A與方塊B是呈現完全相同的灰色。這是由於我們對於方塊A與方塊B的黑白程度判定,是受到其四週對比方的顏色的影響所致。



2008年3月20日 星期四

眼睛的故事 (3) 視覺心理學 Visual Psychology

0 讀者回應
視覺心理學 Visual Psychology
從上次的討論我們發現 網膜並不是像照相機底片那樣的一張平面 而是一個半球型的曲面 而且視野中的物體上面所發出或反射的光線 在經過晶狀體折射之後投影在網膜上面的影像是上下左右顛倒的 而且我們的網膜並不是一張成分均勻的底片 網膜的錐細胞對白天明亮的色光有反應 且集中於黃斑部的中心窩 桿細胞則分散於周邊 對於夜間昏暗的黑白光有反應 這些分布不平均的錐細胞與桿細胞將射入眼球光線的能量轉換成為神經衝動的能量 在網膜就經過兩極細胞與節細胞的接力傳遞 而將此神經衝動交叉傳往外側膝狀體 在外側膝狀體的影像則呈帶狀分布 而且左邊視野的影像全部傳到右邊的外側膝狀體 且旋轉約九十度 中心窩的影像集中於中央 左上視野的影像傳到外側 而左下視野的影像 傳到內側 在視網膜只佔一小塊的中心窩的神經到此卻佔了三分之一的面積 從外側膝狀體的神經元所發出的軸突則將神經衝動傳到視覺皮質 在視覺皮質的分布是來自中心窩的影像集中在視覺皮質的尾端 周邊部份則在前端

我們以前認為眼睛就像是照相機一樣 將外在世界的景色投影在底片上就完成了 但是後來在更詳細瞭解視覺系統的複雜接力傳到視覺皮質 而且左右分開時 我們就發現視覺之形成是大腦根據來自半球型平面視網膜少許光線所產生的神經衝動 再根據既往經驗所遺留的視覺記憶而主動形成的揣摩與猜測的結果 很多錯覺現象可以讓我們瞭解我們所看見的三度空間立體影像實際上是由我們的視覺皮質所產生的 外在視野所射入的光線只是引起視覺皮質去產生這個三度空間影像的神經衝動刺激而已.

下面這張圖稱為閃爍方格 (Scintillating Grid) 是由林格巴哈 (Lingelbach) 於1914年所發現 這是由黑色作底色 上面畫了垂直交叉的灰色粗線條 在灰色粗線條交叉處 有白色圓點 這張圖巧妙之處在於當你在該圖正前方適當距離注視其中一個白點時 該白點會顯得特別潔白 而其四週的白點則隨著與這個白點的距離逐漸轉黑 而且這些四週的點還會呈現黑白輪流快速出現的閃爍現象 當你將注意力焦點移到別的白點時 整個現象也會跟著位移 可是當你將眼睛極度靠近此圖時 這個現象會自己消失 而只看到各灰線交叉處有白圓點 如果你將視角轉由45度處來看這張圖 則這個現象也會消失
這張圖是不變的 改變的是你的視覺皮質在受到來自這張圖的光線刺激之後所產生的影像在不停的改變 這是黑白對照之下視覺後像 (visual afterimage) 的結果





2008年3月10日 星期一

眼睛的故事 (2) 視覺路徑 (Visual Pathway)

1 讀者回應


視覺路徑 (Visual Pathway)

上篇 "眼見為真" 引起有關靈界現象之討論 在進入這個討論之前 請容許我先從視覺現象 (visual phenomena) 說起

視覺現象是很複雜的生理與心裡過程 從生理的過程來說 我們的視覺是由外面世界的光線射到眼睛中的視網膜 (retina) 所引起的神經衝動 (neuronal impulse) 經由視覺路徑 (optic pathway) 傳達視皮質 (visual cortex) 所產生的知覺.

視網膜 是由最貼進脈絡膜 (choroid) 的外層桿細胞 (rod cell) 與 錐細胞 (cone cell) [錐細胞集中於黃斑 (lacuna lutea)的中心窩 (central fovea), 主要負責白天以及色覺的傳送. 桿細胞則分布於網膜的周邊區域, 主要負責黃昏以及黑白覺的傳送)] 在受到光線的刺激之後, 產生神經衝動, 這個神經衝動會傳給在其內層的兩極細胞 (bipolar cell) 的外極, 各兩極細胞外極之間還有水平細胞 (horizontal cell) 來連結. 兩極細胞的內極再將此神經衝動傳給其內層的節細胞 (ganglion cell), 各兩極細胞的內極之間還有無軸突細胞 (amacrine cell) 來連結. 最內層的節細胞在收到由兩極細胞傳來的神經衝動之後, 就將此神經衝動經由其很長的軸突 集中送到視乳突 (optic papilla 或稱視盤 optic disc, 此區完全由神經組成 因此無視覺 也被稱為 盲點)

到達視盤之後的節細胞軸突 形成整束的神經往後穿過脈絡膜 (Choroid) 與鞏膜 (Sclera) 而進入眼窩中, 成為視神經 (optic nerve). 視神經向後穿過視神經管 (optic canal) 後進入顱腔內, 並且左右視神經在此交纏而形成視交叉 (optic chiasm), 在視交叉之後, 又分成左右兩條視束 (optic tract) 將神經衝動傳到 外側膝狀體 (lateral geniculate body) . 位於外側膝狀體的細胞在接受到經由節神經軸突所傳來的神經衝動之後, 將此神經衝動再經由視放射 (optic radiation) 送到位於大腦後方枕部區域內側的視覺皮質 (visual cortex).

根據上圖 我們可以看出 視野中的位置 在經過水晶體的折射之後, 在視網膜上面所呈現的是上下左右都顛倒的影像. 這些在視網膜上面的影像的傳送在視交叉地區又產生重組, 結果是在視野中右半部的綠色與黃色的視覺 在經過視交叉後, 就由左視束送到大腦左半球的視皮質. 視野左半部的紅色與紫色的視覺 則經由右視束被送往右大腦的視皮質. 來自視網膜中心窩的視覺衝動在視皮質的分部佔了約三分之一的區域

2008年3月9日 星期日

眼睛的故事 (1) 眼見為真

3 讀者回應

眼見為真
我們對外在世界的認知主要是經由我們的五官所傳進大腦的五覺 (, , , , ), 在這五覺當中, 視覺可以說扮演最重要的角色. 因此科學的精神最主要的就是客觀的觀察

科學主義者相信: 眼見為真 (或是向相信上帝的人挑戰要他們把上帝拿來給我們看看) 這句挑戰透露出科學主義者的兩大認信 (Confession). 其一是他們相信眼睛能看見所有的存在 其二他們相信上帝是屬於可見的存在 前者是對人類眼睛能力的信心 後者是對上帝存在本質的認信

從眼睛生理學我們已經知道我們的眼睛所能見到的光譜範圍在宇宙的電磁波中只佔相當微小的一部份 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可見光 (大約是 400-700nm) (參考上圖)

由此可知宇宙的各種存在遠超過我們眼睛的觀察能力 因此科學主義者的第一個認信 (眼睛能看見宇宙所有的存在) 並不為科學數據所支持 請容我暫停與此 下回再續 也歡迎大家隨時提出您的指正或不同意見

2008年3月8日 星期六

人類生命的三個層次

3 讀者回應
生命的問題本身就是一個問題 我想CMS是指人類的生命 這就涉及到人觀的問題了 到底人類的生命本質為何? 一般而言 大多數人可以接受人類擁有生理的生命(Physiologial Life), 也就是所謂的 Physical Life. 這是由佔有時空的原子所暫時組成的身體. 這是人類與其他動物或植物所共有的生命 這是自然科學所探索的領域

人類除了擁有肉體的生命以外 還有心理的生命(Psychological Life), 也就是所謂的 Mental Life. 這是由人類大腦功能中有關思想感情與意志以及所產生的各種行為. 這是人類與其他動物或植物有相當差異的生命 這是人文科學所探所的領域

人類除了上述兩種生命以外是否還有第三種生命? 如果有的話 要如何去探索呢? 這方面的爭議性就比前兩者為多 是否CMS所提的 生命的問題是指這第三種生命相關的命題 ? 第三種生命或稱為靈理生命 (Spiritual Life) 有些人主張有關生命的目的, 意義, 價值, 委身, 倫理, 道德 (Purpose, meaning, value, commitment, ethic, morality) 等等問題是屬於這一層次生命的問題. 有些人主張哲學與宗教是探索第三種生命的方法

人類學者把這第三種生命的探索視為價值體系的建立 根據 Sigmund Freud 的人格發展理論 人類的生命可以分為 原我 自我 與 超我 三個部份 原我關心的是欲望的滿足(第一種生命) 自我專注於理性的判定(第二種生命) 超我則追尋第三種生命的議題 是由每個小孩將周遭的權威人物 (Authority Figure) 的禁忌 (Taboo) 與理想 (Ideal)內射的結果

2008年3月7日 星期五

終生的慕道者

4 讀者回應

慕道者

我個人可以說是一位慕道者而已 這半生是一個不斷學習與尋求的過程, 當中或許有些少許個人心得 也是暫時的 片面的 不成熟的管窺之見 難登大雅之堂 我不覺得我是在101頂層 更不是什麼大師 這些尊稱實在擔當不起

過去在基督教界曾經有過一個 "我找到了" 的運動 是鼓勵基督教徒將自己的信仰心得與朋友分享的宣教運動 但是我個人對這四個字所隱含的 "得勝者過度自信" (triumphant overconfidence) 卻持有相當保留的態度. 我比較喜歡且能認同的是 "我被找到" 以及 "我正在尋找" 的感恩與學習的基本態度.

對我而言 信仰是一個相當個人性的 主觀性的 暫時性的 認信宣告 ( personal, subjuctive, temporary confession) 絕對真理 (absolute truth) 的存在與否以及其可能內容僅能存於信仰的層次 因此我們可以將個人在信仰追求與經歷的心得在此平台上互相分享與討論 並且或許可以藉此彼此學習互相切磋 個人不認為有輸贏的比較

2008年3月5日 星期三

漫談上帝的使者

2 讀者回應
[Cute Angel]

天使學是一門深奧之學問. 因為在聖經正典中有關天使的描述相當少而且不清楚, 倒是在旁經與次經中有許多相關之記載. 因此天使學常常須要加上很多個人豐富的想像力

上帝的使者不一定是天使, 上帝可以差派人成為祂的信差 (messenger), 在舊約稱為先知或先見, 在新約稱為使徒或傳道者, 上帝也曾經使用一隻驢子來開口教訓祂的先知巴蘭 (民22:28 ) 或是用一隻公雞來喚醒他的使徒彼得悔改 (可14:72)

上帝的使者常常為了傳達上帝的旨意而受苦甚至犧牲生命. 但是也有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假借上帝名義傳話的假先知, 或是自己誤以為是先知的而誤人誤己, 所以上帝的使者的自我認定或鑑別判斷是一個很重要卻不容易的事情.

2008年3月4日 星期二

青橄欖的日子

1 讀者回應
[青橄欖]

2006413意外的收到六班同學蕭主命兄寄來的電函,提及2004年六班二十多位同學在花壇三春老樹的相聚,大家重溫三十六年前在彰中校園同窗的情誼,並激起尋找57級全體同學成立同學會的共同心意。

2006年5月8受到吳毓輝同學邀約,得以和吳毓炘老師以及幾位同學在台北餐敘,會中大家相談甚歡,三十八年的時空阻隔似乎切不斷我們彼此間的友誼。大家都渴望能夠再有機會相聚,分享彼此生命的經歷。

三十八年來同學們像彰中湖泊中的一株株小浮萍,被這時間的洪流衝散,在這滾滾紅塵的大洋中飄浮。每個人的旅程都有各自不同的人生際遇,但是我們都懷有青澀少年成長的共同記憶。

同學間有不少已經先我們一步撒手人寰、羽化仙去,叫我們感嘆人生無常、無限噓唏。有些同學還留下子女負笈異域,幸好得到當地同學的關懷提攜。這是多麼難能珍貴的友誼,這是多麼令人感念的際遇!

同學們雖然天各一方,但是拜網路溝通之賜,我們可以天南地北的聊起個人的理念與興趣,我們也可以分享個人的見聞與經歷。這是多麼難能可貴的互動與鼓勵。

2007年2月21讓我們都能夠攜眷回到彰中校園參加這生命中非常難得的相聚,再續那青橄欖日子所締結下來的情誼

鬥嘴鼓

7 讀者回應

Dak Tsui Go

[Dak Tsui Go]


我盼望在這個專題中能夠和大家分享一些比較個人的經歷與心路歷程。也盼望能夠與大家有些網路上的互動。因此將此專題稱為 鬥嘴鼓

2004年開始,由於彰化中學高中畢業的同屆同學吳毓輝等學長的熱心,把畢業後天各一方、彼此失散的同屆校友們一個一個慢慢的找回來,成立了CC68同學會。

從美國回來的施能健學長為我們設計了一個網站 http://www.daiwan.com/cc68/index.html)
以及可以互相討論的
phpBB Forum .(http://www.daiwan.com/cc68phpbb/index.php)

我在那邊參與了一些討論。現在先將我在那邊的討論版所發表的內容轉貼於此,與大家共享。為了尊重發表者之版權,我只有轉貼我個人發表的文章。